对话郑永年:当下中美较量重点是经济韧性比拼!
发布日期: 2025-06-25    作者: RAYBET雷竞技入口

  

对话郑永年:当下中美较量关键在于经济韧性比拼!

  特朗普在全世界内开征“对等关税”,就连荒无人烟的企鹅岛也难以逃脱。其关税计算方式荒谬至极,单边举措尽显霸凌行径,这已不必多言。在这套类似“七伤拳”的做法背后,白宫有着怎样的战略意图?又该怎么样应对?我们与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前海国际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展开了对话。让我们一同了解。

  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于白宫展示已签署的涉及所谓“对等关税”的行政令。图片来自:新华社

  1、侠客岛:白宫在全世界内普遍提高关税,这等同于向全球发起一场经济战争。有评论称,这一举动就像在全球贸易领域投下了“核弹”,使得全球市场为之震动。特朗普仿佛认为全世界都会向他妥协,进而与他展开谈判?

  郑永年表示:这可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较量,对众多国家而言,其产生的影响比战争引起的影响还要显著。为何会使出这样的手段呢?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国内存在的问题。

  美国政府已然临近破产境地。白宫当下的观点为,若想挽救美国,就得推行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这一系列举措,否则美国必将破产。特朗普此行为近乎破釜沉舟,放手一搏。毕竟美国的债务持续增多,偿债压力极大,已然达到临界点,不得不拼一拼。

  他所针对的国家中,至少存在两类在他看来能够随意进行讹诈的:其一为盟友,在安全方面依靠美国;其二是对美国市场高度依存的国家。

  毋庸置疑,其中还存在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,归根结底是针对中国。故而,此次关税税率最高的都是亚洲国家,税率稍低的则是盟友国家以及拉美国家。地缘政治因素在此体现得十分显著。

  2、侠客岛:中国在第一时间采取强硬的反制措施。欧洲同样表明了反击的态度。该如何看待欧洲的应对举措呢?

  郑永年表示:关税的背后实则是国家实力之间的比拼。那些没有能力与美国进行抗衡的国家,往往会选择妥协;期望从美国获取一定利益的国家,同样会走向妥协;在安全方面对美国存在依赖的国家,或许只能选择与之合作;而具备与美国较量实力的国家,则会选择针锋相对。

  若欧洲怀有强烈的反击意愿,它具备相应的反击能力。特朗普仅关注货物贸易,却忽略了美国在服务贸易、知识产权以及美元霸权等方面所获的收益。在这些领域,欧洲是美国极为关键的市场。然而,欧洲内部存在分歧,德国、法国与意大利、英国的态度并非完全相同,因此美国会继续实施敲诈勒索的行径,例如以“谁反抗就对谁征收更高的税”相要挟。

  3、侠客岛:特朗普公然对全球发起“挑战”的真正目的何在?是企图敛财以填补财政缺口,还是如部分分析所指,借助经济衰退促使货币贬值,从而减轻偿债负担?亦或是将此作为谈判的筹码,就像他已宣称要让欧洲购买价值3500亿美元的能源那样?

  郑永年表示,虽然特朗普看似出招十分莽撞,但他的行为自有其逻辑。就目前情况而言,这无异于给美国实施了一场“休克疗法”,至于美国能否恢复元气尚未可知,不过当下首要的是让其陷入“休克”状态。

  关税的首要含义极为直观,即向外国征收款项。所谓“对等关税”,本质就是获取资金。特朗普极为尊崇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,彼时美国财政的主要来源为关税,而非如今的个人所得税。特朗普宣称加征关税可为美国政府带来1万亿美元的收入,而美国智库普遍预估这一收入在6000 - 7000亿美元,这一数字相当可观。

  第二个目标是促使制造业回归美国。白宫高级官员表示,要让美国人能够在工厂从事拧螺丝、制造iPhone等工作。按照他们的思路,在高关税的情况下,企业会认为从中国或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无利可图,进而会选择回到美国开设工厂,以此提供就业岗位并增加税收。

  这几个层次的目标能否达成呢?第一层目标是能够实现的,毕竟仍有不少国家期望与美国开展贸易往来。然而,特朗普仅关注到可能获得的利益,却忽视了可能遭受的损失。如此行事,说不定会致使美元霸权走向瓦解,让美国的服务业规模缩减,由此造成的损失或许会超出关税带来的收益。至于第二层和第三层目标,实现起来就颇为困难了。

  4、侠客岛:制造业空心化是历经数十年形成的结果,在短时间内恢复几乎没有可能。台积电在美国设立工厂,数年过去仍未建成,即便建成也难以寻觅到合适的工人。美国的劳动力成本、劳动力素质以及技能水平等因素,都决定了其无法实现低成本生产,产品也不会具备竞争优势。

  郑永年表示:没错。对于“去工业化”这一现象,我们务必要借鉴英国、美国所经历的教训。

  在撒切尔革命以前,英国属于制造业强国;彼时英国战略判断失误,认为金融行业获利最多,于是做出转变,舍弃了制造业。伦敦建起了金融城,可英国却丢掉了制造业。美国的情况稍好一些,里根革命之后,美国还保留着高端制造业,不过中低端制造业却流失了,原因主要在于资本能够自由流动,前往其他国家开设工厂。就业岗位与税收的流失、中产阶级规模的缩减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,根源皆在于此。

  万斯持有这样一种观点,创新必然先在制造业中展现,随后才会延伸至消费领域。金融仅仅是达成目的的手段,其目标指向制造业。然而,一旦制造业外流,想要使其回流就极为困难。我曾查阅过一些资料,若在亚洲设厂的企业迁回美国,成本将会飙升至原来的五倍以上。那么要加征多高的关税才能弥补这一成本差异呢?此外,劳动力也是个问题,即便美国有人愿意从事拧螺丝、制造iPhone这类工作,是否有足够具备相应技能的合适人才呢?

  在特朗普首个任期内就有做此事的打算,拜登同样有此想法,历经八年时间,此事既未取得成功,且注定无法成功。

  在他的团队中,当下马斯克等人针对第四次产业革命构建了一个等式:(生命科学 + 人工智能)× 能源 = 现代产业。然而,这也存在问题。美国对能源领域解除监管,打算大规模开采能源,俄罗斯和沙特当即表示反对,要提高产量来压低价格。对于这些能源国家而言,要是美国这个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都自行开采能源,那他们的能源该卖给谁呢?并且,若仅聚焦于人工智能、生命科学等高端产业,无法解决特朗普面临的问题。所以,第二个层面的目标难以达成。

  于我们而言,必须坚守制造业,坚守实体经济。我们的目标应是打造一个具备强大经济韧性的产业体系,唯有如此,才能让我们在与美国的长期竞争中稳操胜券。当下中美比拼的就是经济的韧性。

  5、侠客岛:从某种层面来讲,美国的贸易逆差原本就和美元霸权紧密相连。既想实现货物贸易的平衡,又想保住美元霸权,妄图两者皆占,这怎么可能呢?

  郑永年表示:美国的优势体现在服务业、知识产权以及美元霸权等领域。由其他国家负责商品生产,美国充当终端消费市场,这构成了美国的比较优势。如此一来,美国既能获得廉价商品,还能让美元实现循环。

  当下特朗普把关注点聚焦于货物贸易,然而关键在于,倘若美国什么产品都自行生产,那么其他国家持有美元又有何用呢?

  若持续如此行事,反倒有可能致使美元霸权瓦解。其他国家储备美元,目的无非是和美国开展贸易。要是贸易都不做了,留着美元有何用?大家心里都有数。德国已在探讨将存于美国的黄金运回本国。那日本呢?其他国家呢?是否会抛售美国国债?值得关注。

  美国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晰:经济层面致使社会出现不公平现象,进而滋生民粹主义,最终演变为政治党派间的争斗,还将国内问题推向国际化。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利最为丰厚,然而却未能妥善处理好收入分配事宜,这属于其自身的治理缺陷,并非中国的过错。美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赚取了巨额财富,但政府却无力对资本进行制衡,也无法做好社会分配工作,反倒将成本分摊至全球。特朗普推行的这一“休克疗法”力度极大,美国能否借此恢复元气,着实令人存疑。

  6、侠客岛:部分分析指出,特朗普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圈子,在产业链与供应链方面把中国剔除,于贸易领域打造新的阵营,其手段为在谈判里增添选边站队的条件。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呢?

  郑永年表示:这纯属不切实际的幻想,根本无法达成。多年来,美国一直在推行“印太经济框架”,其真实目的在于使周边国家与中国“脱钩”,转而依附于美国。

  为何这个框架未能取得成功?原因在于美国未开放市场。拜登执政时如此,特朗普在位时更是这般。他们不但不开放市场,还征收高额关税。若想吸引他国参与,就需提供公共产品,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所反对的。如此一来,还有何种办法能吸引各国呢?与之相反,中国愈发开放,且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二大消费市场。

  而且,你要求其他国家选边站队,人家就必然会听从吗?各个国家也会有所顾虑,毕竟总统任期最多四年,是不是稍微忍耐一下、拖延一阵就会过去呢?有些国家就选择拖延,反正白宫一届任期四年,若不够就是八年,挺过去就好了。

  7、侠客岛:美国国内的相关因素不容小觑。美国股市大幅下跌,里面有民众用于社保养老的资金,马斯克指责纳瓦罗“比满满一袋砖头还要愚笨”,执政团队内部的立场好像也并非完全一致。

  郑永年表示:中国所面临的并非物资短缺难题,并非物资供给不足,而是在考量过剩的情况,思索若货物不销往美国,应将其销往何处。然而,美国的状况则颇为严峻,它自身并不生产中低端产品,而这些产品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,美国很快就会遭遇通货膨胀问题。

  谈及受到制约的情况,特别需要留意美国的通货膨胀问题。若是民生所需物资无法实现生产,这会加速执政团队的分裂。共和党内已出现不同的声音,也会站出来表示反对。美国民众能够承受的限度在哪里?他们的耐心又能维持多久?奥巴马已向青年学生发出呼吁,让他们付诸实际行动来反对特朗普。一旦通货膨胀过于严重、国内局势失控,危机降临,必然会趁机崛起。

  8、侠客岛:特朗普首次向中国提出要求,可谓是碰了壁,随后白宫继续对中国发出威胁。该怎么样看待后续的这场博弈?中国又应采取怎样的应对之策呢?

  郑永年表示:关税方面的争端是存在限度的。一旦关税提升至百分之六十到七十,这和提升至百分之五百实际上并无差异,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都无法开展商业活动,也就意味着脱钩了。

  面对美方此轮打压,中国需聚焦自身事务。短期内要降低冲击,可借助国有大额资金以及国央企增持来稳定股市等;从中长期来看,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改革挖掘内部潜力,打造区域大市场和统一大市场,这才是真正的发展。

  当下,我们已然步入技术驱动经济发展的时期。在以深圳、杭州为典型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,众多科技企业不断涌现,中国正逐步迈向“从无到有”的原始创新阶段。一旦这一局面切实形成,未来10至15年,或许美国及其他几个国家都要依靠我们的技术。就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,德国已开始寻求与中国展开合作,这种情形在十年前是难以设想的。

  与此同时,鉴于美国呈现出不可信赖且自私自利的模样,中国更应彰显出理性与公正。我们持续秉持开放姿态,人们自会做出抉择。中国不搞小团体,而是凭借自身行动来赢得人心,这一点至关重要。